我从没有动手打过儿子。但每每翻阅他的作业或考卷,看到一些本不该出现的错误,我就火冒三丈,声音便越说越大,时不时会吐出“骂”言。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在班上考了个第1名,但年级名次只有20多名,我检查完几门主课考卷后,又大声指出几处不该出现的错误,最后怒其不争地总结道:“如果你数学多考3分,语文多考4分,英语多考1分,你肯定就是年级前10名!”
儿子听罢,虽然不断点头,但也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妻子在一旁不乐意了,待儿子去房间写作业时,她小声对我说:“你对儿子应该多点鼓励,毕竟班级第1名也不容易呀……”我当然不服气:“就你会惯儿子,会做好人,我若再不说说儿子,他的成绩还能更上一层楼吗?”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的脾气也改了不少,至少在辅导儿子作业时,不太使用“大嗓门”了。这学期的几次测验,儿子的成绩稳步提高,不该错的错少多了。我心里高兴,但怕儿子骄傲,嘴里也没多说。倒是妻子经常鼓励儿子:“你是好样的,成绩又进步了!”
这个周末,吃过晚饭,妻子问儿子:“你看我和你爸爸,哪个更接近于‘朋友式的家长’?”我用眼瞪了妻子一眼,心想:这答案很明显呵,毕竟我以前经常训骂儿子。但又有点不甘心,便为自己声辩:“我现在很少采取粗暴的方法了!”妻子挥手制止我:“你先别说,让儿子说出答案。”就见儿子胀红着脸,想说,却没说出来。我和妻子都让他“实话实说”。
“你们都像是‘朋友式的家长’。”儿子说。妻子大笑。我听了心里自然也很高兴。晚上看电视时,我不像往常那样跟妻子抢频道了。妻子笑着对我说:“你看,儿子一句鼓励的话,就让你高兴到现在。今后,该知道怎么教育儿子了吧?”
作者:霍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