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作文。而作文的开头尤其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打动评卷老师的心。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古人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了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凤头漂亮,每个考生都想拥有,那么,能写出“凤头”的方法有那些呢?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古人说的“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首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简洁流畅。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尤其是有些同学在复述原材料的时候,喜欢长篇大作,在复述原材料的时候只能对材料进行简洁复述,切忌详细叙述。
议论文的语言贵在精辟深刻,最忌罗嗦,开篇语言精巧往往会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吸引读者的阅读目光。
例: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05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第二:主题鲜明。
文章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所谓开宗明义就是这个意思。
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 一篇好的文章总能在开篇就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文章的论点。
例: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
第三:富有文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议论文以说理、思辨见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议论文排斥文采。有文采的语言往往,先声夺人,更能吸引读者。因而议论文开头可以采用“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会渲染”等方法。可在文章开头运用修辞,如比喻、引用、设问、排比等,使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例:我们总是感慨自己看不清命运的脸,彷徨在熙熙攘攘的乖舛间,俯瞰七彩的桥面,心中早已怅然不已。朋友,莫让浮云遮望眼。
第二、常用的开头方法
文无定法,却又有法可循。下面先结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也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即在文章的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论点,就是导出论点。这种开头方式,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能统摄全文,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
如《谈骨气》中,文章一开头就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简洁明了,中心突出,避免了拖泥带水,含混不清。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开头就写道: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既提出了问题,又表明了中心论点,非常直接。
例①: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是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点评: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打下了基础。
②我国大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在“画蛋”上狠下功夫,终于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牺牲。这种牺牲,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伟大!这种牺牲,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公利,因而可与日月争辉!牺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赢得的却是国家的兴旺、人民的敬仰。
2、故事导入法:
文章的开头先叙述一个故事,然后由这件事引起议论。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故事导入法。也就是在开头讲一个故事,由故事引出议论,开头讲述的那件事情,作为全文的议论依据,这就使文章说理有据议论有本。故事导入发使文章就事说理,针对性很强,所以文章有说服力。采用这种方法开头因为是就事说理,针对性强,所以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但要注意例举的事例必须真实典型,笔墨务必省俭。
如《灯下漫笔》中,鲁迅先生就先讲了“钞票换银圆”的故事,本来银圆和钞票都可以通用,但时局的变化让钞票等同于一张废纸,于是人们纷纷出手钞票,枪换银圆,但原来同等价值的钞票银圆现在是差别悬殊,但人们的不平等的兑换之后确实万分的庆幸,由此鲁迅先生想到了中国人是很容易做奴隶的,议论非常自然,而且有说服力。
3、释题入篇法:
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释题入篇法。这种开头方式往往使文章节奏舒缓,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
例: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恶。 ——《舍生取义赞》
点评:文章开头通过对“舍生取义”的含义的阐述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语言简洁而立场鲜明。
4、巧用修辞法: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例1: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诠释回报》)
例2: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的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待人和善》)
点评:例1运用似物、排比手法,例2采用排比,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5、设问开篇法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人类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如《愚昧比富有更可怕》:有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采用设问开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的思考,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可谓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6、解释概念法
在文章的开头,就将相关概念的含义明确地解释一下,从而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自强、自负、自卑》一文中,作者就先解释“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而要自强”。这种开头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给人印象清晰明确。
7、设喻开篇法
在文章的开头,叙述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者一个笑话作为譬喻,然后从譬喻中引出总结的中心论点。
如《哨子》中,作者先写小时侯为一个哨子付出过高的代价,带来忏悔,然后把哨子比作权势、名望、财产、寻欢作乐、远远超出生活水平的享受等,从而引出作者的观点:许多人所遭受得到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一个故事一下子吸引了读者,又形象生动,文章意趣顿生。所以以设喻开篇能够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在设喻开篇法中,大家常用的是寓言,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但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有矛盾的产生,发展,结束,而且整个故事还表现出一种幽默感,所以用寓言设喻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要敢于面对现实》:猪八戒一天照镜子,瞧见自己貌丑,怒不可遏地一把将镜子砸成碎片。他再仔细看,发现每块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自己,结果,猪八戒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于是,我想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不是有很多的人犯猪八戒式的错误吗?愈是想掩盖缺点,结果反而欲盖弥彰,人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例1、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例2、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力量》)
8、欲进先退法
在议论与传统观点相对的观点的时候,先提出传统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人们的传统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近墨者未必黑。这种欲进先退的方法往往体现出作者观点的独到、新颖,从而使文章与众不同。
9、树立靶子法
驳论文的开头,往往先亮出对方的谬论,把对方的谬论当作靶子,深入地批驳。
如《个人与集体》中,作者首先写出: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接着分析对方的错误论点,然后予以抨击。
总之,议论文的开头多种多样,每种开头的方式都有它的优势。只要多练习,多思考,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适合自己作文的开头。
10、情景渐入法。这是议论文开头常用写法。就是先记叙一件事,或讲述一种社会、自然现象,或描述一个场景,然后对此作一番阐述,自然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一蓑烟雨任平生》:“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开篇紧扣话题,以诗意的情境描写引出自己的观点,会像一个特写镜头一样吸引读者,让人回味。
11、形象诠释法。如《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来,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这样的开头曲折有致,借自然之现象,形象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语言沟通”,从而进入到人际沟通的精神领域中来。这样也增强了文章的色彩和趣味,让人眼前一亮。
三、修辞技巧
修辞的巧妙运用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方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们重点来探讨巧用修辞法的一些技巧。
1、比喻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道理深入浅出,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例1: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 ——《自负与自卑》
例2:爱心如三月的春风,能唤醒沉睡的生命;爱心如久旱后的甘霖,能滋润龟裂的心田;爱心如冬日的一缕阳光,能驱散凛冽的寒雾。请把你的爱心留下,请把你的爱心带给他人。 ——《学生习作》
2、排比式
排比手法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文章更具文采。
例1: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打击,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 《谈意气》
点评:运用排比彰显语言气势,而且内在逻辑推理严密,无丝毫杂乱无章之感。
例2: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什么是生活》
点评:这组句子就通过排比的手法,巧妙的表达了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