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什么是拓(tà)本?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08-11-17
拓本是指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拓的方法,是用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宣纸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现在人们见到的拓本就是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传世拓本以敦煌石窟所出之 唐 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许多古代的典籍中都有关于拓片的记载,例如: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临江戏鱼堂帖》:“ 元佑间, 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故家所藏往年拓本,犹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补换新刻者矣。” 有些碑帖或金石早已不知去向,但拓本却保留下来。清 龚自珍 《跋张司直从申元靖先生碑》:“今日石亡,更为拓本增价矣。” 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马南邨(邓拓)所写的 《燕山夜话·米氏三园》中说,“好几位同志看了《宛平大小米》以后,颇感兴趣。有的很热心查访米氏故居和各种遗迹,有的还寄来了有关的文物拓本。”可见拓本是实物的印证。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