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报电子版

[第六版] 让人又爱又恨的声音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08-11-25

47.1K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声音的总汇。小到原子,大到银河系,万物都在振动。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振动频率非常有限,为16赫兹~20000赫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听觉范围之外的声音就对我们没有影响。
  我们周围一些“听”似简单平常的声音实际上是有害的。举个例子吧,莫斯科西南区的一处楼房安装了电梯,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该楼房里的居民开始经常失眠头疼。原来,日夜运转的机器成了噪声源,而电梯则像一个巨型喇叭,又加重了这种噪声。
  火山学家对这种效应同样非常了解。熔岩喷发时发出的响声是一种低音波(<16赫兹),使人不自觉地产生恐惧感和躲避的念头。声频为5赫兹时人就会感到恶心,达到6赫兹会令人恐惧与不安,当声频达到7赫兹时,就会致人死亡。
  人类很久以前就在思考关于声音的问题。古印度甚至出现过“声源武器”。这种武器曾令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惊慌失措、溃不成军。这一“作战”经验至今让人难忘。
  声音可能带来灾难,但它更多的是为人类造福。
  有人对教堂的钟声和祈祷的声音都有过研究,认为它们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样,现代医学史上也有不少利用声音治愈疾病的成功例子。俄罗斯生物学家瓦列里·伊利乔夫和奥莉加·西拉耶娃运用声音渐次减弱现象获得的数据证明,森林里树木摇摆的声音对降低病人血压的疗效胜过药物。音乐对病情有奇特疗效也得到了共识。专家发现,胃肠道具备音符“fa”的共振频率。音符“do”能够治疗牛皮癣,而“si”、“so”和“do”的和声对肿瘤病患者大有裨益。
  其实,每个人有意无意、或多或少都有过运用声音治疗疾病的经历。难道您从未试着通过抚摸小猫来放松疲惫的神经?科学家证实:能带来疗效的既不是小猫柔软的毛,也不是猫身上散发的特殊气味,而是温顺的小家伙发出的低叫声。现在,猫打呼噜的声音已经录成微型磁带用于医疗。
  所以,柳德米拉·博洛托娃院士相信:“声音疗法大有发展前途。”

编辑:admin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