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

五谷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2-05-28

47.1K

  
    最近很火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人、自然、食物的美妙关系,记录了中国千年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

    借着这股热潮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身边的食物吧!



    五谷是我国古代的五种谷物,即稻、黍、稷、麦、菽。“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水稻、大米。在中国,稻主要的生长区域是南方地区。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国家,当中不少民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又称黄米或者糜(méī)子。在《诗经·魏风》中有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见黍的栽培在先秦时期的重要意义。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是糜子或黍子去皮后的制成品,因其颜色发黄,所以也被为黄米。糜、黍在植株形态上区别较小,由糜子加工成的米没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黄米”或“糜米”,由黍子加工成的米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软米”。蒙古族喜欢食用的“炒米”由糜米制作而成,东北人喜欢吃的“年糕”是由软米制作而成。黄米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小麦和大米,特别是黄米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是小麦、大米等无法比拟的。而且黄米和糜子抗旱、耐贫瘠,产量较高,鼓励在北方大面积种植。


     又叫做谷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米。大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多种多样,但统称为“五谷”,可见谷在农业社会时期中的地位之重。谷是古代最早种植的一种谷物,在古代也被称为百谷之长。古人很重视粮食的种植与产量,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足的标志。所以古代帝王也把国家称为“社稷”,所以说谷子碾出的小米,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史记》里有记载,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吃豆有几千年的历史。当下,大豆更是膳食指南中规定的中国居民每天都该摄入的食物之一。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

    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

编辑:佚名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