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

呼啦圈的历史

来源:本站整理    发表时间:2012-05-29

47.1K

 

 

    呼啦圈又称健身圈,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欧美、澳日等国。由于其轻便美观,练习活动占地不大,很快成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熟练者能获得腰腹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较好的运动与发展,能有效提高人体腰、髋、膝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


     在1958年,如果世界上的哪个地方没有人玩这种美国塑料圈就说明这地方尚未“与世界接轨”。呼啦圈是有史以来真正风靡世界的玩具,是由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的两个年轻玩具制造商做出来的。理查德·内尔和阿瑟·梅林是一家名叫惠姆·奥制造公司的合伙老板。1958年3月,在纽约的一次玩具博览会上,有个熟人告诉他们,有一种大木圈正在澳大利亚到处流行,孩子把它套在屁股上转着玩。回到公司后,内尔和梅林便开始制造木圈。但做了20来个,就停下了。他们不喜欢木头的,想用塑料来试一试。到5月,他们做出了符合他们要求的东西,他们用花花绿绿的聚乙烯管做成3英尺大的圈,每只售价九角三分,可得毛利16%。惠姆·奥公司的这种新玩具定名为呼拉圈。 

    要取得这种玩具的专利权是不可能的,到劳工节时,便已有十多家公司依样仿制,另立商标出售。这年秋天,若把国内外的仿制品通通计算在内,呼拉圈的总销售量估计有几千万个。

    呼拉圈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到1959年夏,许多城市的垃圾场上都堆满了丢弃的呼拉圈。

    如今,已有不少人对呼啦圈情有独钟,不管你走到公园还是体育中心,总能看到晨练的人专注地转着呼啦圈,这中间不少是成年人,但也有不少还是学龄前的小朋友。让人好奇,一根两米长的空心塑料管,弯成一个圈,套在身上,靠着腰肢的扭动,使塑料圈在腰际间转起来,就是这么简单的呼啦圈,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也是如此,但它为什么又重新热了起来呢? 

    “呼啦圈本身与十几年前相比,已是面目大变。”一位体育用品商店的负责人如是说。在这家体育用品商店内,各种样式和不同功能的呼啦圈挂满了墙。有沿圈凹凸不平、专以撞击腰腹达到瘦身目的的“减肥呼啦圈”;有以锻炼身体柔韧性为主的“健美呼啦圈”;有专为儿童设计的“音乐呼啦圈”;还有能自动记录圈数并根据个人情况随意组合、可变大或变小的多功能呼啦圈等。呼啦圈也不再只是塑料做的,而是变成了由PVC等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外观和手感都非常舒服的新型呼啦圈。不禁让人想起,曾经为玩呼啦圈不知多少人扭伤了腰,磨破了皮,现在的呼啦圈设计和材料都非常考究,不再会对玩家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当年的呼啦圈热纯粹是因为好玩,再加上运动健身项目缺乏,而现在的呼啦圈热已经真正成了一种有目的的健身运动了。”一对正在选购呼啦圈的青年男女对记者说。其实,不只是呼啦圈,一根普通的跳绳,现在也已发展了多种功能。不禁让人感叹到,这些传统的、大众化的体育用品,只是经过了一个小小的改装,或是一个精巧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科技含量,就能重回百姓身边。

编辑:佚名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