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上课21天,10月份上课19天,11月上课21天,12月上课19天,一共上课80天,平均每天上课7个小时,一共560个小时,合计23天,也就是说还有23天就放寒假了,什么叫鼓舞人心,这才叫鼓舞人心!”这是近日记者在环球时报的新浪微博上看到的一条给所有开学恐惧症患者的一剂良方。对于“开学恐惧症”,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每当临近开学时就成为家长和老师头疼的现象。学生们在假期中沉醉于各种网络、游戏和潮流偶像剧集,因此在新学期的起点上出现了焦虑、恐惧或逃避。
据刘瑶老师介绍,不少学生对开学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开学恐惧症”,主要表现有厌学、易怒、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群。刘老师认为,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许多孩子的假期作息时间没有任何规律,一些学生在暑假几乎玩“过”了。而且,现在的大多孩子对网络、游戏、手机、电脑等过于迷恋,以致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开学后学生就必须服从老师的管理,假期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和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学生:规范作息时间 积极调整心理
作为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规范作息时间。坚持早睡早起,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与娱乐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以便养精蓄锐。不提倡那种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并告诉自己应及时接受假期已结束的现实,多想想在新学期学习中能得到的乐趣与收获,从而重新树立信心,缓解焦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开始。
家长:坚持原则 别太以孩子为中心
其实,对于有“开学恐惧症”的孩子,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而家长是最佳的心理治疗师。许多家长由于太溺爱孩子,认为只要是孩子要求的就一定要满足,就纵容了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刘老师认为,家长应注意以积极、乐观的心情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让孩子每天参照上学时的时间表按时作息、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放假时,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玩游戏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开学后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此外,让孩子“收心”,家长除了要从行为上对其加以约束外,还要让孩子从心理上结束“假期”。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向他们描述开学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那些活泼友爱的同学,消除孩子对暑期生活的眷恋,激发他们对新学期学习生活的向往。(记者:孙方方)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