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环境、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来看看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幼儿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心理的发展是为其计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幼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相对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的保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幼儿言语的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词语不断的丰富,开始掌握语法,口语的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其社会性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发展。幼儿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的要求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同伴或成人相处。
小学是个体开始系统教授教育,心智德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儿童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其社会自我逐步形成,社会性认知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具体的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转换
孩子在幼儿园里,一般是受照顾的角色,可去了小学,就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生活方面:老师不会再定时提醒孩子喝水、不会再领着孩子们排队去厕所小便,孩子要懂得及时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不能再等着老师来提醒你、伺候你……
心理调节方面:如果孩子忘了戴红领巾、忘了带作业、没能回答出课堂问题……老师很少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是否低落、自信是否被打击,更多的会关注原因,并帮助孩子解决。所以孩子要懂得用适当的途径排解负面情绪。
社交方面:如要懂得如何择友、如何与同学相处,不能再等着老师为你分配搭档……
二、评价转换
幼儿园:老师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定期会有小红花、贴片等奖励,而且是人人都有,每个孩子心理上都是自信、自豪的。
小学:孩子的表现多以成绩单说了算,就算是课余的才艺比赛如歌唱大赛,也会分出名次,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所取得的成绩?这是每个家长都应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帮助孩子完成的自我认知。
三、教学模式转换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幼儿园的每节课对孩子来说都是有趣的、好玩儿的,小学的每节课则显得枯燥、生硬了许多。幼儿园里,即使孩子的注意力有片刻不集中,孩子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行动中摸索到规律,不影响后续的活动;
小学则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小学的课堂需要孩子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否则,漏听老师讲的某个重点,都可能导致知识缺失、课后作业不会做。
四、思维模式转换
幼儿园阶段,孩子主要使用的是形象思维,例如计算简单的1+1,使用的是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两个苹果这样“眼见为实”的思维方式;
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逐渐将思维模式转换为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对信息进行概括、演绎,再用语言或文字演绎与表达。
(作者西安庆华幼儿园老师丁娜 ,西安科技报特约通讯员。此为陕西青少年服务网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