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肠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少数孩子还会出现呕吐和肠道出血。肠炎发生时经常“来势汹汹”,令人不知如何应对。
1.病毒、细菌——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病菌后引起的,导致肠炎的病菌种类繁多,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由细菌引发的肠炎则症状较重,常见的细菌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洗手——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是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经常洗手,可以有效去祛除手上感染的各种病菌,不仅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也切断了病菌传播途径。
3.止泻——不能马上进行
看到孩子腹泻,家长就迫切想止泻。其实,医生一般不主张马上使用止泻药,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延迟病菌从孩子体内排出,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4.脱水——最易出现的“副产品”
肠炎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容易出现脱水,所以预防和治疗脱水是肠炎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足水分。口服补液盐适合在家庭中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肠炎患儿脱水,可以让孩子少量多次服用。
5.禁食——没有必要
在孩子腹泻期间,不必禁食和限制饮食,而应基本保持原来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