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一年级了,在语言方面发展的较快,很多时候说出的话语让人感觉到惊诧。所以,我一直自信的认为她一定会是个优秀的学生。
放学回家问她在学校怎么样,她总是回答她喜欢上学。我与老师交流也说她发展的很好。于是我暗自欣慰。
第一次考试结束,语文老师反馈过来的信息让我大吃一惊:你女儿竟然没有考好!原因是空了一道题,老师让我问她是不会还是没看见。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女儿会考这样低的成绩。怎么会!接过孩子的卷子一看,是有一道题没做。看题目要求,是“把正确的拼音划出来。”对于她来说应该不难。这么明显,是她没看见吗?还是着急交卷子忘了做?我怒火中烧,回去一定要问个清楚。
回到家,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显得那么怒火中烧,而且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要镇静,先问清原因再说。把女儿叫到我跟前,她一看到我的样子有些害怕,因为在她的印象里我总是和颜悦色,现在虽然努力让自己平静也无法掩饰的愤怒,就好象欲盖弥彰。她胆战心惊的走到我面前:“妈妈,你怎么了?”
“看看你的卷子,这道题怎么不做?”我声色俱厉。
“我不知道这道题让做什么?”她小心翼翼地回答。
“把正确的拼音画出来,怎么会不知道让做什么?你把正确的画出来不就得了?这很难吗?”我有些失控,声嘶力竭。
“妈妈,别生气,我只是不知道正确的意思!”她的眼神很是恐惧。
天那,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正确”这个词都不理解,还不知道意思!“正确就是对!”我生气地说。
“那我会,妈妈,这题太简单了!”说完,她麻利地拿了一支笔,几乎不到10秒就把那道题做了出来!
我愕然……
看看“正确”,想想“对”,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却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去理解,感觉自己知道了,孩子也应该知道,但却判断失误!
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之中,有很多词语的意思她是不理解的。女儿只是一个代表,其他的学生中又有多少像我女儿一样,因为不理解题意而不做或者是做错的?而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可以解释的机会呢?
我们总是把孩子偏面地定性为“差生”,却不探究其中有没有“正确”与“对”的距离。我在反思自己……希望自己能够从这件事中明白,教育孩子不能太着急,他们不是生来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我们更要容许他们“犯错”。